廣東是僑務大省,廣東的發展成就,凝結著廣大僑胞的智慧和辛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來粵視察時,先后走進暨南大學、汕頭僑批文物館等地,對廣東做好僑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總書記對廣大僑胞的親切關懷、對僑務工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增強了廣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廣東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回訪發現,暨南大學港澳臺僑學生14621人,已超過內地高校培養港澳臺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汕頭僑批文物館館藏僑批檔案數量持續增長,僑胞鄉愁根脈越扎越深。充分發揮“僑”資源優勢,廣泛凝聚僑心僑力僑智,廣東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僑”動力。
暨南大學港澳臺僑學子在學習古琴。
暨南大學
全球有142個校友組織
師生校友海內外積極傳播中華文化
春日的暨南大學,繁花正盛,朝氣蓬勃。
位于廣州市番禺區興業大道的暨大番禺校區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設。這里將重點打造海外人才培養中心、國際合作中心、中華文化傳播中心等“五個中心”。
近5年來,暨大持續擦亮百年僑?!敖鹱终信啤?,目前17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較2018年增加9個。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暨大在全球有142個校友組織,40多萬名暨南人在海內外積極傳播中華文化。
在校港澳臺僑學生14621人
暨大中華才藝體驗與傳播中心教學基地里,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正體驗著書法、茶藝、古箏、古琴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其獨特魅力。
暨大四海書院香港籍學生曾敏文持續研習書法,作品多次在校內外獲獎?,F在,他致力于為港澳臺僑及華人留學生同學講解書法藝術,希望讓更多同學了解、欣賞這項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華僑最高學府”,暨大建校117年來,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7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各類人才40余萬人。目前,暨大港澳臺僑學生14621人,超過內地高校培養港澳臺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每一位暨南人,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一個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火種?!濒叽簏h委書記林如鵬說,暨大始終把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辦學的使命,著力構建多元載體,搭建文化傳播優質平臺,打造中華文化海內外傳播的“孵化器”。暨大新增1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項目;修訂升級《中文》系列華文教材,在海外發行超過4000萬冊;布局了首個海外校園——暨南大學日本學院。
以僑為橋,暨大出臺《暨南大學文化建設規劃綱要》,設立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研究中心,舉辦中華文化傳播大賽、中華文化使者活動,并在各校區設立五個中華文化體驗展示館,建設中華才藝培訓基地;同時,精心打造中華文化節、國際文化聚暨南等文化育人品牌,為師生提供多元文化交流溝通的舞臺,培養一批批中華文化使者。
除了校內平臺,暨大同時組織開展中華文化之旅、嶺南文化考察等沉浸式文化體驗的社會實踐活動。師生到祖國各地尋根溯源,進一步增強家國情懷。
幾年來,香港籍學生孔祥灝在暨大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獲得醫師資格證的“準醫生”。他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港澳臺僑學生領袖成長計劃,到國內外名校交流學習,也到祖國各地了解民風民情,努力成長成才。
如今,即將碩士畢業的孔祥灝在暨大附屬第一醫院的臨床一線實習。他說,希望發揮自己在內地求學的優勢,增強香港與內地的醫學交流,為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行業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全力推進“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
近一年來,暨大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喜報頻傳:發現運動抗焦慮的表觀遺傳機制、3人獲2023年廣東省杰青項目、在基因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大動物模型方面取得新突破……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暨南大學視察,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大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是當天同總書記交流的師生之一。
“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努力開展科研攻關,一起把學校辦得更好?!碧K國輝介紹,近年來,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成功申報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點專項項目、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把芯吭簩⒔Y合暨大的僑校特色和地域優勢,以粵港澳區域合作帶動國際合作,為腦科學的發展、人類健康事業貢獻力量?!碧K國輝說。
近年來,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暨大引發強烈反響,激勵師生努力奮斗。暨大藥學學科進入第二輪“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新增2個國家級文科科研平臺;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突破;在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各學科取得顯著進步。
“我們全力推進‘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持續推進‘高原建高峰’學科布局,構建與一流大學建設相適應的學科生態體系?!绷秩琦i說,暨大將堅持僑校辦學特色,把學校辦得更好,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國家和廣東發展服務,高質量書寫“僑”文章。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參觀汕頭玩博會。
汕頭僑批文物館
館藏僑批檔案實體超8.6萬件
僑胞鄉愁根脈越扎越深
四月鮀城,春意盎然,迎來眾多海內外華人華僑回汕尋根、參觀訪問,與“僑”相關的城市地標尤受歡迎。在極具潮汕僑鄉特色的汕頭市檔案館僑批分館(僑批文物館),一封封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被安置在玻璃展柜內,靜靜地向每一位駐足的人講述先僑艱苦創業的歷程與殷殷桑梓情懷。
汕頭經濟特區因僑而立、因僑而興。如今,汕頭與時俱進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開展文化引僑、平臺聯僑、政策惠僑、經濟聚僑四項行動,攜手僑胞再出發,將交流的大門越開越大。
掀起捐獻僑批原件熱潮
走進汕頭僑批文物館二樓辦公室,里側的書桌上摞起厚厚一沓資料,名譽館長林慶熙正伏案工作,對《汕頭市檔案館僑批資料叢編》第三批書冊進行仔細校對,力爭今年底出版。做好僑批保護活化,林慶熙深感責任重大。
2020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僑批文物館視察,林慶熙向總書記介紹了僑批歷史和潮汕華僑文化。
“近年來,社會各界掀起了向市檔案館捐獻僑批原件及相關文物的熱潮,眾多收藏愛好者、歸僑僑眷、僑批經營者后代等紛紛動了起來,給僑批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绷謶c熙告訴記者,汕頭市檔案館館藏僑批檔案實體已超8.6萬件,是2020年館藏量的2.3倍,成為國內實寄僑批原件藏量最多的國家綜合檔案館。
每逢周末假期,到僑批文物館參觀的人數明顯增多,其中不乏“僑二代”“僑三代”來尋根。林慶熙說,僑眷們積極響應僑批文化歷史征集工作,提供先人們心系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鮮活故事。隨著國內首套《潮汕華僑文化》讀本的編寫和進校園試驗教學,僑文化逐漸深入人心,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
“我來這里學習潮汕文化,因為我父親是汕頭人,我想看看他的家鄉是什么樣子?!碧﹪鴮W生黃振東說。近日,15名泰國學生來到廣東汕頭華僑中學,參加中國語言文化2023年春季短訓班活動。在一周的時間里,泰國學生與華僑中學學生結對,在學習趣味漢語、書法、武術、工夫茶藝等課程中感受潮汕文化魅力。
海外華文教育是汕頭做好新時代“僑”文章的一把鑰匙。自2020年以來,汕頭創新開設海外華文教育“云課堂”網絡直播基地,服務海外多所華文學校,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海外新生代文化認同。如今的汕頭,以史會友、以文相牽、以情相系,線上線下文化交流熱鬧非凡,讓僑胞鄉愁根脈越扎越深。
汕頭僑資企業共697家
17年前,僑商鄭志光從加拿大回汕頭辦廠,在汕頭投資累計已逾6億元。他創辦的廣東奧斯博膜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在細分領域處于國際領先位置,納濾膜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替代?!盎剜l投資是為了支持家鄉的經濟建設?!编嵵竟庹f,“汕頭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潛力,成為吸引我們增資擴產的因素之一?!?/span>
“僑經濟”發展勁頭十足,讓海內外廣大潮籍僑胞滿懷信心與期待。2014年9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汕頭經濟特區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作為全國唯一以“華僑”和“文化”為核心要素的國家級發展戰略平臺,這里已建起現代化海濱新城,一批批港澳臺和海外華僑華人的創新創業項目紛紛落戶于此,成為匯聚僑資僑智僑力的創業熱土。
以“僑”為橋,汕頭積極推動本土企業“走出去”,吸引僑資僑智僑力“走進來”,助推走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數據顯示,目前汕頭僑資企業共有697家,投資總額累計達129.99億美元;改革開放以來,華僑在汕投資項目5644個,占全市外商投資總數的88.55%。
依托僑鄉優勢,汕頭正全力以赴籌辦好2024年第二十二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第十屆國際潮商大會,廣泛聯結在外潮籍鄉親,為經濟特區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外部資源和力量。
作為“兩個盛會”主會場,位于華僑試驗區的汕頭市展會展覽中心及配套項目正加緊籌劃建設。標志性的“過番”紅頭船、潮汕傳統民居的厝角頭……這座充分融入潮汕傳統文化元素的全新地標,將成為粵東地區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現代化會展中心,為汕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及粵東制造業提供更高端的合作交流平臺。